• 首页

  • 关于展会

  • 展商服务

  • 观众服务

  • 新闻资讯

  • 雷达大会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录

国家级、专业性、国际化的雷达行业展会

武汉+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的崛起之路(上)


发布时间:

2024-06-12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被誉为“测绘教育之都”,其师生在创业领域的故事屡见不鲜。其中,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付诚,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自2003年起,付诚以8000元人民币的微薄资金起步,凭借北斗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依迅北斗从小公司迅速打造成为行…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被誉为“测绘教育之都”,其师生在创业领域的故事屡见不鲜。其中,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付诚,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自2003年起,付诚以8000元人民币的微薄资金起步,凭借北斗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依迅北斗从小公司迅速打造成为行业内的“隐形冠军”。


依迅北斗专注于北斗+时空智能产品,以北斗芯片、板卡、终端等软硬件为核心,研发出高精度组合导航模组、高精度导航定位授时系列终端等产品,服务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精准农业等多个领域。公司凭借其卓越表现,成功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image.png

依迅北斗+时空智能展示中心。受访者供图


在地球空间信息领域,武汉拥有刘经南、李德仁、张祖勋、龚健雅等多位院士,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测绘学科的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这些院士和科研人员,都曾参与我国三代北斗卫星系统的建设。


北斗技术的应用,本质上是一种位置服务,而武汉正是北斗产业科教人才资源密集的地区。从武汉大学等高校开始,武汉的北斗产业链逐渐完善,涵盖了北斗芯片设计、地球空间信息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加工与运营服务、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等环节。凭借人才优势、院士资源、政策引导,越来越多的北斗领域企业选择在武汉落地。近年来,随着立得空间、依迅北斗、武汉华测等企业北斗智能终端的批量生产,武汉北斗产业的硬件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开创出自己的局面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为满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独立自主建设并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北斗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用户可以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地获取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


北斗系统的建设是在中国国家经济和技术基础相对薄弱的背景下开始的。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已经完成了全球组网,占据了先机。1994年,中国开始研制和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到2000年底,北斗一号系统建成,采用有源定位体制服务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12年,北斗二号系统建成,开始为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服务。2020年,北斗三号系统正式开通,向全球提供卫星导航服务,标志着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圆满完成。


随着北斗系统的不断完善,武汉的北斗应用领域企业也在积极开拓市场。华测卫星的副总经理陈长军表示:“在激光雷达领域,我们最初依赖进口设备,但近年来已经实现了自主可控。进口激光雷达的核心元器件价格曾高达两三百万元一套,而现在我们自主研发的产品价格已经降至七八十万元,甚至新型工具化产品只需十来万元,实现了体积和重量的全面普适化、工具化、轻量化、国产化。”


2016年,华测卫星的前身技术团队依托武汉大学在北斗高精度激光雷达移动测量技术的产学研合作,成立了一支由博士、硕士领衔的专业研发团队。2017年,该团队的核心产品北斗多平台激光雷达测量系统上市,实现了国内产业化推广。该系统基于厘米级的北斗高精度单点定位信息,通过激光雷达的立体式脉冲发射,获取三维时空信息


在2017年末,为了将自主研发的北斗高精度激光雷达系统应用于规模化,武汉的公司与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了初步的战略合作,引入了其先进的资本。


陈长军透露,过去,高精度激光测量的关键零部件依赖国外进口,这不仅导致了高昂的价格,限制了用户群体的扩大,还带来了高昂的维修成本,使得市场地位较为被动。然而,结合武汉大学团队的基础研究成果,以及引进的专业高科技人才,公司已经能够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和国内激光雷达技术的积累,实现技术的自主可控。


测绘行业的工作方式正在经历变革,从传统的人力密集型转变为依赖无人船、无人机和便携式设备等智能化的轻便解决方案。无人船能够在河流中精确悬停,借助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和动力系统,自动保持指定位置,完成数据采集后自动移动,通过算法模型进行智能数据识别和处理,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image.png


华测卫星研发的RS10激光雷达扫描系统,采用非接触式扫描,具有快速、全数字化、高精度和适应性强的特点。它与内部软件CoPre和CoProcess配合使用,可以迅速采集点云数据,处理信息,并实现精确的体积测量。


陈长军指出,过去我们的设备只能进行中低精度测量,如今则能够达到高精度水平。过去设备笨重、操作复杂、稳定性不足,而现在我们的产品集成度高、稳定性强、操作简单智能。无人船和无人机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专业测绘人员的需求,虽然应用范围广泛,但实际上非常专注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和综合行业解决方案。


北斗产业的相关企业不仅在硬件上进行创新,还在空间层次和应用领域上不断探索。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所属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科星图,首次提出了“天临空地海的监测能力”的概念。该公司将实验室内的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服务于特种领域、智慧政府、气象生态、航天测运控和企业能源等多个行业,致力于探索北斗高分融合的产品形态和应用模式。中科星图慧安总裁李文凯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凭借人工智能、大数据和遥感大模型三大利器,专注于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领域,为中下游提供支撑能力。


2022年,星图慧安在武汉落地,标志着中科星图应用业务板块的重要进展。该公司以空天信息和中科星图的数字地球平台为基础,在公共安全领域构建了服务能力。


在遥感大模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快速分析遥感卫星对地观测的数据,提高分析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大模型的能力,快速生成报告,为实际工作中的琐碎信息提供决策支持。


遥感大模型的应用通常涉及积累业务数据,将模型、算力和数据内容整合,形成大模型以提供分析能力。中科星图能够对全球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分析,迅速实现灾害前后的信息比对,并通过模型判断受灾情况。


李文凯解释说,大雨过后的情况可以通过分析历史大量数据来预测。从灾前的事前追溯,到灾中的处理,再到灾后的结果,大模型通过反复训练和比对,可以预判山体滑坡、洪水、地震、大火等灾害的结果,并通过海量历史数据推算和研判,实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关新闻

一汽红旗与禾赛科技携手打造全球首个舱内激光雷达智驾方案

ET25基于禾赛自研的激光收发模块,将905 nm激光雷达的测距能力提升到250米以上(10%反射率),使得智能汽车能够在遇到复杂路况时,早早判断风险,并做出更加安全理智的决策。此外,ET25还具有低功耗、低噪音的特性,功率仅12W,在舱内运转时的噪声不到25分贝,保障了用户…

2024-02-22

降本与上量:中国本土激光雷达公司或临商业化拐点

随着2023年成为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指点到点辅助驾驶)落地元年,为迅速“开城”,抢占新一轮智能比拼的制高点,业内主流主机厂纷纷推出搭载激光雷达车型,带动激光雷达销量加速起飞。  本土供应商经过过去几年的“拼杀”,开始牢固占据全球市场的第一梯队…

2024-02-09

四创电子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一种线性调频 MIMO 雷达信号处理器”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四创电子(600990)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 一种线性调频 MIMO 雷达信号处理器 ",专利申请号为 CN202321680838.0,授权日为 2024 年 2 月 6 日。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性调频 MIMO 雷达信号处理器…

2024-02-09

了解更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