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上午,生命健康监测雷达技术与应用分论坛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B馆第二会议室隆重举行。作为2025雷达无线电大会的重要分论坛,生命健康监测雷达技术与应用分论坛由北京理工大学(珠海)空天信息学域与中国无线电协会雷达产业分会联合主办,杨小鹏教授担任分论坛主席,曾小路副研究员担任共同主席。论坛聚焦雷达技术在生命健康监测领域的前沿应用,汇聚了来自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高校的顶尖专家,共同探讨这一交叉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

论坛伊始,分论坛主席、北京理工大学杨小鹏教授发表开幕致辞。他指出,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生命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正展现出巨大潜力,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促进跨学科交流,推动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的深度融合。

前沿探索:从神经科学到微状态感知
在特邀报告环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首席专家尹奎英研究员率先带来《SV-DC生物物理场的发现以及对神经精神调控变革的思考》的主题报告。作为人脑机实验室创建者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906奖获得者,尹首席深入阐述了利用缓变直流场实现癫痫发作早期判断的创新方法,为神经功能闭环调控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谢磊教授以《基于无线信号的超高精度微状态感知技术》为题,系统介绍了其在智能感知计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国家工业互联网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谢教授从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到示范应用,全面展示了"感传算一体化"技术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广阔前景。

临床实践:从急危重症到日常监测
苏州大学第二医院朱建军主任医师从临床需求出发,作了《毫米波雷达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的报告。他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入分析了毫米波雷达技术在急危重症监测场景下的独特优势,并指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为科研工作者的技术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副院长洪弘教授在《无源射频传感引领生命健康》报告中,提出了无源射频的计算协同感知理论与系统架构。洪教授长期从事新型生物医学传感技术研究,其创新性成果为生命健康监测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陆军军医大学何密副教授带来了《基于宽带毫米波雷达的心电关键点检测和跌倒检测技术》的报告。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与影像医学系医学仪器与计量学教研室副主任,何副教授详细介绍了基于宽带毫米波雷达的非接触式健康监测技术,为相关技术的普适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融合多模态信息提升监测效能
分论坛共同主席、北京理工大学曾小路副研究员在《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人体呼吸监测技术》报告中,深入探讨了Wi-Fi、毫米波雷达等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呼吸监测中的应用。作为中国电子学会雷达分会青年委员,曾老师的研究为长期、稳定的呼吸监测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本次分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雷达技术在生命健康监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更为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随着雷达技术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生命健康监测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