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关于展会

  • 展商服务

  • 观众服务

  • 新闻资讯

  • 雷达大会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录

国家级、专业性、国际化的雷达行业展会

激光雷达行业集体降价:是接近盈利还是更深竞争?


发布时间:

2024-06-11

是否采用激光雷达技术在汽车行业中曾引发激烈争议和深入讨论。目前,自动驾驶领域是否应该依赖纯视觉技术还是激光雷达技术尚存争议。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是激光雷达技术的坚定批评者。他在几年前的一次特斯拉自动驾驶活动上明确表示:“任何依赖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公司都…

image.png


是否采用激光雷达技术在汽车行业中曾引发激烈争议和深入讨论。目前,自动驾驶领域是否应该依赖纯视觉技术还是激光雷达技术尚存争议。


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是激光雷达技术的坚定批评者。他在几年前的一次特斯拉自动驾驶活动上明确表示:“任何依赖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公司都会失败。”到了2022年,随着Ibeo和Quanergy的破产,以及Ouster与Velodyne的合并,马斯克的预言似乎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然而,在中国市场,情况却呈现出不同的趋势。自2020年起,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在智能驾驶技术上采取了两条并行的路线。尽管关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讨论不绝于耳,但激光雷达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步伐并未放缓。


2022年被广泛认为是激光雷达技术量产的元年。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数据,2022年中国市场的激光雷达装车量达到了11.8万台。到了2023年,随着高级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普及,激光雷达的装车量接近55万台,同比增长率超过了300%。


激光雷达技术的快速普及也促进了中国一批初创企业的成长。根据2023年的出货量排名,禾赛科技、图达通和速腾聚创这三家企业在行业中占据了87.1%的市场份额。目前,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已分别在纳斯达克和港交所上市,图达通也在积极推进其上市计划。

image.png

2023年中国激光雷达厂商市场格局,图源山西证券


目前,这些企业的激光雷达产品出货量正在逐步攀升。虽然它们尚未达到盈利的转折点,但根据今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它们的亏损程度已经在缩小,有企业甚至预测了即将实现盈利的具体时间。


同时,激光雷达的成本也在逐步降低。据国联证券的预测,到2024年,用于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激光雷达的平均价格将同比下降15.56%,降至3800元。


成本的降低意味着激光雷达产品将在市场上拥有更大的潜力。禾赛科技表示,今年4月,售价15万元以上的新能源市场中,激光雷达的渗透率达到了18.4%,成功“跨越鸿沟”,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新阶段。禾赛科技也将继续推动激光雷达产品在高端和中低端车型市场中的普及。


对于这些领先的独角兽企业来说,这意味着他们有机会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并加速向大规模商业化迈进。


随着亏损的减少,激光雷达企业距离盈利还有多远?


5月20日,激光雷达领域的领先企业速腾聚创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在营收方面,速腾聚创同比增长了149.1%,达到3.61亿元。在盈利方面,一季度速腾聚创的净亏损为1.30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3.428亿元减少了61.9%。如果不考虑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和上市费用,速腾聚创调整后的净亏损为8410万元,同比减少了11.5%。


在速腾聚创发布财报的第二天,禾赛科技也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财报数据显示,一季度禾赛科技的营收同比下降了16.5%,至3.6亿元,同时,禾赛科技的净亏损也实现了同比减少,跌幅为10.01%,净亏损额为1.069亿元。


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亏损的大幅减少,实际上反映了激光雷达行业正迎来曙光。


激光雷达本质上属于制造业,规模越大,成本均摊效果越明显。而自2022年以来,全球新能源车的销量持续增长,为激光雷达供应商,尤其是头部供应商带来了显著的订单增长,推动了激光雷达产品的广泛应用。

image.png

图源上海证券


在一季度,禾赛科技成功交付了59,101台激光雷达,同比增长69.7%。其中,ADAS激光雷达的交付量得益于理想等品牌的推动,同比增长86.1%,达到52,462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Robotaxi激光雷达交付量的下降。


尽管ADAS激光雷达的售价低于Robotaxi激光雷达,但Robotaxi业务的减缓对禾赛科技的营收产生了一定影响。


与此同时,速腾聚创凭借与问界等大型客户的合作,随着这些品牌车型的热销,其出货量在第一季度实现了显著增长,交付量达到12万台,同比增长457.4%。其中,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装机量约为11.6万台,同比增长542.0%,以51.6%的市场份额位居ADAS激光雷达装车量首位。


行业分析师指出,ADAS激光雷达成本降低的关键在于“规模效应”。一旦该产品实现大规模生产,企业的规模效应将逐渐凸显。过去,低搭载量是限制激光雷达厂商盈利的关键因素。但是,当厂商愿意以价格换销量时,车企对激光雷达的接受度会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也将助力厂商走向商业正循环。


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都对公司的盈利前景持乐观态度。禾赛科技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而速腾聚创则将盈亏平衡的目标定在了明年。


这种乐观预期来自于两家公司获得的充足订单。禾赛科技已经获得了来自18个主机厂和Tier-1客户的近70款车型的定点;速腾聚创也获得了22家车企及Tier-1的71款车型的量产定点订单。

image.png

禾赛科技客户情况,图源禾赛科技官方微信公众号


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逐渐接近盈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们准确的技术路线选择。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路径普遍认为是从机械式到半固态,最终过渡到纯固态。然而,激光雷达技术的先驱Ibeo由于过于激进地选择了固态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在还没有等到回报期到来时就破产了。


相反,禾赛科技最初采用了机械式技术路径,然后推出了混合固态激光雷达AT128和全固态激光雷达FT120,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事实证明,这种逐步推进的技术策略更受市场欢迎。


降价后,激光雷达的市场前景是否会更加广阔?


激光雷达技术路线最大的争议之一是成本过高。这也导致了前几年激光雷达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受限,主要集中在高端车型上。国金证券的统计显示,2021年,配备激光雷达的车型价格普遍超过40万元,前装车载激光雷达的价格超过5000元。


当时,一位汽车智能辅助系统供应商的高管向媒体透露,一辆15万元的汽车,零部件采购成本不超过8万元,其中电子电器系统约占40%,即3万元左右,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成本需要在8000元以内,而一颗激光雷达的成本几乎与整个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相当。


然而,除了成本问题,激光雷达的优势依然显著。它通过高精度的距离检测和三维建模能力,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障碍物识别和定位信息。与摄像头相比,激光雷达在夜间和恶劣天气下也能更准确地识别障碍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自2022年以来,激光雷达的出货量开始加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价格的下降。


从2020年至2022年,速腾聚创ADAS产品的平均价格分别约为2.25万元、1万元、4300元。今年第一季度,速腾聚创ADAS产品的平均价格进一步降至约2600元。


禾赛科技也在积极推出更低价格的激光雷达产品。今年4月,禾赛科技推出了基于第四代芯片架构的超广角远距激光雷达ATX,虽然没有直接公布这款激光雷达的具体价格,但强调了其“性价比”,并瞄准了15万元至20万元价格区间的汽车市场。


从长远来看,激光雷达的价格有望继续下降。


image.png

图源东吴证券


在降低激光雷达成本的过程中,芯片集成化是关键策略之一。这一策略涉及将传统激光雷达中的众多电子元器件整合到少数几片芯片上,实现对众多激光发射和接收通道的高效控制和计算。


集成化芯片的优势在于显著减少了所需元器件的数量,简化了装配过程,并使自动化生产成为可能。简而言之,通过减少元器件数量和提高生产效率,芯片集成化实现了成本的降低。


禾赛科技自2017年起开始自主研发激光雷达专用芯片,每一代芯片的研发都致力于实现更高的集成度。目前,禾赛已经完成了四代芯片的开发,其中第四代芯片计划于2026年量产。禾赛在芯片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使其成功降低了激光雷达的价格。


速腾聚创也采用了类似的成本降低策略。速腾聚创CEO邱纯潮在财报业绩会上表示,公司通过芯片化开发和替代材料等方式来降低材料成本。


总体而言,降价策略扩大了激光雷达企业的客户群,导致出货量上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激光雷达厂商可以高枕无忧。面对纯视觉技术的竞争和汽车行业日益激烈的价格战,激光雷达厂商必须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和投入产出比。


价格并非唯一的竞争武器。激光雷达企业还在技术上进行竞争。今年以来,激光雷达产品正加速进入千元级市场。


对汽车制造商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它们可以在更多低价车型中安装激光雷达,提升智能驾驶功能。但对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供应商来说,这带来了经营压力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需要在两个方面保持平衡:一方面,在推动激光雷达价格进一步下降的同时,持续保持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平衡成本和收益,提高投入产出比,尽快实现盈利。


目前,激光雷达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马太效应,头部厂商如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优势。今年上半年,两家公司相继推出了新产品。


禾赛科技在1月推出了搭载最新第四代自研芯片的512线超远距激光雷达AT512,其最远测距可达400米,是市场同类产品的两倍。4月,禾赛科技又发布了体积缩小60%、探测距离提升至300米的ATX产品。


速腾聚创则在4月推出了高集成度、小尺寸的中长距车载激光雷达MX,其最远测距可达200米,视场角为120°×25°,并升级了智能“凝视”功能。


尽管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在市场份额和合作车企数量上已经领先,但长远来看,技术仍然是激光雷达厂商的核心推动力,它们仍需面对高昂的研发投入。


从研发投入来看,2023年,速腾聚创的研发支出占营收的一半以上,达到6.35亿元,同比增长107.59%;同期,禾赛科技全年的研发费用为7.91亿元,同比增长42.4%。这表明,尽管面临成本压力和市场竞争,激光雷达厂商仍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技术领先。

image.png


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近几年研发费用变化,连线出行制图


在当前的激光雷达行业中,尽管成本有所下降,但研发投入仍然是一个关键因素。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等主要供应商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研发力度。禾赛科技的创始人李一帆强调,未来的竞争将更多地集中在性能上,而不是单纯的价格战。他认为,当前的价格已经足够低,客户更关注产品的实用性。


禾赛科技表示,他们不会追求低价,而是希望通过技术迭代来提高盈利能力,并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对于激光雷达供应商来说,实现盈利的速度不仅取决于成本降低的速度,还取决于他们能否通过技术创新来吸引客户,扩大市场份额。


然而,市场的不确定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汽车制造商之间的价格战可能会将压力传递给上游供应商,增加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关于激光雷达是否比纯视觉技术更优越的问题,业界还没有达成共识。一些汽车品牌,如蔚来乐道和极越,已经宣布放弃使用激光雷达。例如,小鹏汽车在其改款P5车型中移除了激光雷达。


因此,尽管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在一季度显示出减亏的积极迹象,但它们面临的压力并未减轻。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汽车制造商对智能驾驶技术路线的选择,可能会直接影响激光雷达的普及速度和规模。


相关新闻

一汽红旗与禾赛科技携手打造全球首个舱内激光雷达智驾方案

ET25基于禾赛自研的激光收发模块,将905 nm激光雷达的测距能力提升到250米以上(10%反射率),使得智能汽车能够在遇到复杂路况时,早早判断风险,并做出更加安全理智的决策。此外,ET25还具有低功耗、低噪音的特性,功率仅12W,在舱内运转时的噪声不到25分贝,保障了用户…

2024-02-22

降本与上量:中国本土激光雷达公司或临商业化拐点

随着2023年成为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指点到点辅助驾驶)落地元年,为迅速“开城”,抢占新一轮智能比拼的制高点,业内主流主机厂纷纷推出搭载激光雷达车型,带动激光雷达销量加速起飞。  本土供应商经过过去几年的“拼杀”,开始牢固占据全球市场的第一梯队…

2024-02-09

四创电子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一种线性调频 MIMO 雷达信号处理器”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四创电子(600990)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 一种线性调频 MIMO 雷达信号处理器 ",专利申请号为 CN202321680838.0,授权日为 2024 年 2 月 6 日。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性调频 MIMO 雷达信号处理器…

2024-02-09

了解更多详细